邓锐,雷火电子竞技平台人工智能专业2022级学生,师从陈爱斌教授。得益于陈教授及其团队因材施教辅导有方,学生们还只是准硕士身份时,就得到高年级师兄(师姐)一对一的学术辅导安排,科研脚踏实地与探索精神深深扎根于心。他们获得的不仅是宝贵的科研时间及专业知识,更有独立思考的勇气和探索未知的执着。在陈教授鼓励下,邓锐积极参加各类学术讲座与会议,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边界。在导师团队的悉心指导下,很快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并为之倾注了满腔的热情与不懈的努力。
面对浩瀚无垠的学术海洋,科研工作是理想主义者的修行,邓锐同学便是这样一位执着的探索者。自入学以来,他对科研充满热情,选定课题后,为了收集精准的实验数据,周末走遍了长沙的大街小巷。当遭到不计其数的拒绝、实验数据瓶颈时,他用“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来劝慰自己。对于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灵感,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请教老师、请教优秀同行,他会认真记录下来,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并多方求证,生怕遗漏任何一个可能的突破点。他在科研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公式和手绘图画,这些记录不仅是他科研过程的见证,更是他最宝贵的财富。
在科研过程中,从样本采集、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模型构建到文章撰写,从大量研究中学到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这种借鉴和模仿逐渐消除了对科研的陌生感与无力感,在一定程度上迅速找到了方向、方法及灵感,开启了他的学术航行。他将大量时间投入实验室,专注于分析数据、调试代码,每天分秒必争,阅读大量文献,捕获前沿新技术,平均每周工作打卡时间近百小时,超百小时也是常有的事。这种全身心投入,让他迅速积累了研究知识及丰富经验。在中南林这片肥沃的学术土壤中,踏上了的漫长的科研征途。披星戴月,求是楼最晚熄灭的灯,见证了他的科研从蹒跚学步的稚嫩到逐渐稳健前行的每一步。在这里,深切地领悟到在“求是”中“求新”的中南林精神,它深深植根于日常学习与科研的每一寸土地,滋养着每一位求知若渴的学子。他的这种沉着冷静与努力钻研的特点,及面对困难时越战越勇的毅力,不仅是知识的积累与升华,更是思维的碰撞与视野的拓展。
科研之路,从来都不是铺满鲜花的坦途,而是荆棘密布的崎岖小径。它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铸造了坚强意志,也教会如何在挫折中寻觅希望的光芒。邓锐也深知这一点。在研究过程中,他遇到过无数次挫折和失败,但他从不气馁。陈老师耐心开导,鼓励保持平和的心态;师兄们也给予了无私的关怀与帮助。经过课题组内多次的讨论与尝试,终于在项目的指标上取得了突破,成功完成了项目要求。
硕士三年间,邓锐成果丰硕。他撰写了多篇一区二区SCI论文,涉及音频信号处理、图像处理、点云数据等多个领域;他作为队长带领团队获得了湖南省研究生计算机创新大赛二等奖;他提前规划未来,积极联系博士导师并开展实习准备工作。在当前科技爆发式增长背景下,前沿交叉学科正成为突破性创新核心引擎。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凭借自律勤勉的学术表现和多学科的科研综合潜力,他顺利通过博士申请考试,被拟录取为北京大学从事相关人工智能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从美丽的湘江边,到神圣的未名湖畔,这段跨越学术阶梯的征程,恰似攀登知识雪峰的壮丽旅程。这世界只要你足够努力,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科研人的每一步探索,都充满了发现未知的喜悦与挑战自我的磨砺。在此分享邓锐的经历与感悟,希望能为正在或即将踏上科研征途的同学们提供些许实用的参考与灵感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