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雷火竞技概况  >  基本情况

低空经济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前沿交叉学院)成立于202574日,是学校为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与低空经济战略而设立的重要载体。学院在原雷火电子竞技平台(20243月成立)基础上,整合遥感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科学等优势学科资源,升级组建为一所面向国家重大战略与科技前沿的创新型、交叉型学院。

学院以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使命,秉持一个实体、三块牌子、协同发展的建设理念,致力于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低空经济人才培养高地与科技创新基地。围绕农林植保、低空物流、灾害监测、低空遥感、智慧空管、无人机系统等关键方向,学院着力培养具备多学科背景、创新能力、跨界融合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科研方面重点布局低空智能感知与遥感、低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低空导航与通信、低空安全监管与运行、无人机系统与应用等前沿领域,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于低空制造、飞行服务、运行保障和综合应用全产业链,为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学科专业与平台建设

  学院现有地理信息科学(2002年开设)、测绘工程(2003年开设)、人工智能(2022年开设)、遥感科学与技术2025年开设4个本科专业;拥有遥感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方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积极申报低空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和交叉学科硕士点。学院充分发挥学校在林业工程、林学、生态学等学科优势,以林业生态应用为特色,深度融合无人机在生态监测、农林植保、低空旅游等场景的实际应用,强化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着力构建低空技术+智能创新+生态应用三位一体的交叉学科体系。目前已与长沙玖荣低空科技、中国广电湖南公司等十余家企业共建实习基地与联合实验室,构建校企协同、技术共研的人才培养生态。

学院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包括国家级森林防火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林草局南方森林资源经营与监测重点实验室、数字洞庭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林业遥感大数据与生态安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及湖南省示范性基础课实验室。学院还设有空间信息技术研究所和人工智能应用研究所,并建有极轨与静止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为低空气象监测与防灾减灾等领域提供坚实数据支撑。学院实验室资产总值超过2000万元,为低空技术研发与应用提供了先进的创新环境。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53人,其中专任教师41人(教授9人,副教授15人,讲师1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0人,硕士学位者10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9人。师资中包含湖南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杰青2人、湖湘青年英才2人、优青1人,以及林业师德模范、青年骨干教师、树人学者特聘教授等高端人才,核心团队在低空遥感、智能感知和空域管理等方向积淀深厚。

科学研究与成果

近五年来,学院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多项研究聚焦于低空感知、监测与安全技术领域。学院教师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一区27篇、二区86篇,在低空遥感解译与智能算法方面形成重要学术影响力。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软件著作权20余件;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包括梁希林业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省地理信息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学院与安徽天立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卫星地面站及产学研基地,张贵教授团队研发的森林火灾多源遥感监测预警平台已在湖南省森林防灭火指挥中心投入业务化运行,成为低空安全与智慧应急领域的示范应用。

人才培养与质量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40人,其中硕士生88人、本科生1052人。学院秉持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有特色的培养原则,紧密围绕低空经济产业链需求,实施分类培养模式。人才培养以低空场景下的问题解决能力为核心,课程体系深度融合低空技术前沿内容,突出面向低空应用的实验教学与综合能力训练。实践教学依托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低空监测/应急推演)、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开展低空技术攻关项目,并推行导师科研团队嵌入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无人机、智能感知、GIS等高水平学科竞赛近五年共获国家级奖项59项(含特等奖15项)、省级奖项72项,赛事涵盖测绘创新创业(无人机赛项)、计算机设计(AI与无人机应用)、服务外包(低空物流)等多个方向。毕业生就业渠道持续拓宽,就业率连续多年超过90%2024届毕业生考研率达29%,多名学生进入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深造。学院正积极对接低空经济头部企业,共同开拓行业新赛道。

特色与优势

1. 国家战略驱动的核心定位:学院以全国林业高校首家低空经济学院的先行优势,构建低空技术+智能创新+生态应用三位一体的交叉学科体系,成为对接国家低空经济战略的核心载体,具有鲜明的时代使命和战略前瞻性。

2. 低空导向的学科交叉融合:深度聚焦天空地一体化的信息获取、处理与应用,以低空遥感、人工智能和地理信息为核心技术支柱,率先在低空智能感知、低空大数据、无人机系统应用、低空安全监管等方向形成特色交叉优势,为低空经济全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撑。

3. 一流平台赋能低空创新:拥有的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特色研究所,特别是卫星地面站、虚拟仿真中心、大数据实验室等,为低空遥感监测、智能算法开发、空域仿真推演等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硬核平台支撑。

4. 应用导向的科研与转化:在高水平科研项目、论文专利方面成绩斐然,更突出的是科研成果在低空安全(如森林防火预警平台)、低空信息服务等领域的直接转化应用能力,实现科研反哺教学与服务产业的良性循环。

5. 深度的低空产学研融合:与行业领先企业建立稳固的产学研合作,共建地面站与基地,为低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提供了真实的产业场景、海量数据资源和前沿技术支持,构建了面向低空经济的协同育人新生态。

低空经济学院(含未来技术学院、前沿交叉学院)以服务国家低空经济战略为使命,依托前沿交叉学科基础,以未来技术突破为驱动,致力于建设成为在低空经济关键技术创新、高层次交叉人才培养与产业服务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特色学院,为湖南省乃至中国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与智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