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雷火电子竞技平台成立于2024年3月,是一所立志于培养掌握多学科知识、具备创新思维和跨界融合能力的高级人才;围绕遥感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开展基础性、创新性研究;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建设的教学研究型学院。现有测绘工程、人工智能和遥感科学与技术3个本科专业,拥有遥感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方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拥有国家级森林防火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林草局南方森林资源经营与监测重点实验室、数字洞庭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林业遥感大数据与生态安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示范性基础课实验室、空间信息技术研究所和人工智能应用研究所等教学与科研平台。近五年,学院教师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6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项;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其中SCI一区27篇,二区86篇;授权发明专利30多项,软件著作权20多件;荣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省地理信息科技进步特等奖等科研奖励5项。近五年,学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级赛事获奖59项,其中特等奖15项,省级赛事获奖72项。学院致力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开展前沿科学研究,现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共978人,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就业率逐年稳步提升。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50人,其中专任教师38人,教授9人,副教授15人,讲师14人,27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具有硕士学位,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9人,湖南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湖南省杰青2人,湖湘青年英才2人,湖南省优青1人,湖南林业师德模范2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人,树人学者特聘教授1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与质量:
学院现有在校生978人,其中硕士生49人,本科生929人。学院按照“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有特色”的原则,实行分类分型人才培养。先后建立了综合创新实验室、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实践育人平台,搭建了以科技创新活动、科技文化节等形式呈现的活动育人平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程设置上注重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基本实验技能;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实验能力、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学院以数字洞庭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林业遥感大数据与生态安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为科研平台,指导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以培养其科研素养与创新能力;鼓励优秀学生加入老师科研团队,以课题研究为导向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高级别的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院优势特色,促进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构建学院和行业、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近3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2024年毕业生考研升学率为29%,分别被国防科技大学、厦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暨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知名大学录取。
特色与优势:
1. 实验平台优势突出
学院拥有国家级森林防火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林草局南方森林资源经营与监测重点实验室、数字洞庭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林业遥感大数据与生态安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示范性基础课实验室、空间信息技术研究所和人工智能应用研究所等教学与科研平台,拥有极轨气象卫星数据接收站和静止气象卫星数据接收站各1个,学院实验室资产总值超2000万元。
2. 学科竞赛成果丰硕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湖南省大学生测绘技能竞赛等学科竞赛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近3年,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59项(特等奖15项,一等奖19项),省级奖项72项。
3. 产学研合作与科研成果硕果累累
2015年,经雷火竞技积极沟通和协调,学校与安徽天立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共同建立了极轨气象卫星地面站和静止气象卫星地面站,且在该公司挂牌成立了产学研基地,产学研合作为雷火竞技本科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张贵教授课题组研发的森林火灾多源遥感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在湖南省森林防灭火指挥中心正式上线运行,并开始在全国多个省市开展推广应用。近三年来,雷火竞技教师依托教学科研平台,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实践探索与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共3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项,累计科研经费近千万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8项,授权软件著作权15项。教师的科研成果为本科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新的教学内容,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